從施政報告說產業發展

行政長官梁振英先生發表了他上任後第一份施政報告,輿論的焦點大多放在房屋問題上。可是,大家千萬不要忽視施政報告內其他重要範疇,例如經濟發展。在施政報告的第三段中,特首明確指出: 「只要政府適度有為,制定產業政策,各階層的市民就可以各展所長,青年人學有所成並學以致用。只要經濟持續增長,我們就可以大力解決房屋、貧窮、老年社會和環境等問題。」上述的觀點與筆者的想法如出一轍──經濟持續強勁增長是解決大部分社會問題的根源;而經濟增長的中心是一個理想的產業結構,由此可衍生兩個基本點,即提高人均收入和減低失業率。

就以樓價和人均收入為例,傳媒常報道本港百大私人屋苑的樓價指數在2012 年底時較1997 年的高峰再高出大概20%。大家又可知道在這段時期內人均收入(GDP PER CAPITA)上升了多少呢?約為35%

換言之,人均收入的增幅遠較樓價的增幅為高。那麼,為何市民仍埋怨「樓價貴」呢?箇中因由,當然涉及財富分布;而差異的原因,必與產業結構有關。

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資料,截至2012 年第三季時,若以1999 年為基數年,即指數是100,若干行業的就業人士實質平均薪金指數是低於1999 年的水平,它們分別是製造業、住宿及膳食活動、專業及商業服務;而指數增幅少於20%的行業包括進出口貿易、資訊及通訊、地產活動和社會及個人服務;指數增幅超過30%的只有兩個行業,即污水處理、廢棄物管理及污染防治活動和金融及保險活動。上述兩行業所僱用的人數佔勞動人口少於10%

 

芬蘭高增值行業的啟示

看了這些數據後,不難理解在人均收入高於樓價增幅的情況下,仍有不少市民喊「樓價貴」。那麼,我們必須思考以下問題:

一、怎樣拓展和擴大薪金增長幅度較高及高增值的行業?如何在業內創造更多職位,讓多些打工仔晉身高薪族的行列?推出什麼教育和持續進修的措施,以及劃撥資源去協助其他行業的打工仔轉投高薪行業?

二、對於有保留或發展價值的低薪及低增值行業,政府應怎樣扶持或優化他們,強化他們在區內的競爭力和創富能力,好使業內的薪酬待遇得以提升呢?

三、香港應拓展什麼高薪或高增值的行業呢?舉例說,總部設於人口只有570 萬的芬蘭的諾基亞,在2011 年前連續14 年雄踞世界手機生產量的首位。香港手機用戶的滲透率達225%,位居世界前列;大後方就是生產手機的世界工廠。我們擁有大量優秀的程式設計人才,加上世界級物流及貿易配套,充分具備成為智能手機業翹楚的條件。

 

或許,香港現時欠缺的只是東風。